写作与投稿 兼谈旅居世界各国的 迪石乡亲
我喜爱文学,阅读的比较多,写的很少。记起四十多年前在越南迪石明德学校教书,毎当课余有点时间,写些散文,地方通讯什么的寄到报馆。说实在,迪石是个小市镇,也没有什么消遣去处。空闲时读报看书,写几篇短文并把时间消磨了!
至今経已超过四十载,记起每当我写东西时,我内人见了,她常用一句越南 "俗语" 来说我: "hai nho sai mua", 意思是说在不对季节里去采摘葡萄。说白了,是做些不合时宜的亊。 在我多次的追问原由时,她终於开口"训" 了我一番。 理由也蛮充足吧!她说: 你是否注意到 现在的华校,教敉理化及英文最"吃香"。 而你那 "无病呻吟" 的文艺 "创作" 有啥用?我听了满肚子不是滋味... 但还是 "择善故执" 的我行我素了!
上世纪的七十年代,南越变天,华人受到严重的冲击,生意停顿,华校不复存在,迪石乡亲和全南越人民一道_尽用各种渠道,成千上万的离开了美丽笫二故乡迪石。 旅居世界各国,开启了在笫三故乡奠基立业并获取辉煌的成就。
坚江同心, 明德学校网站, 海外乡情一网牵
年多前应坚江同心及明德学校网站负责同学的邀约,要我写些东西,我多少有些顾虑,要写吗!不知从何写起,侭管离开故土将近四十年,还有自己长年不用又忘了很多的中文,恐怕写岀不成体统的拙作,给人笑话!但结果也写了几则有关自己故乡,学校的小文。 虽不尽人意,勉强聊表思乡懐旧之情...
四十多年后再提笔写东西,内人还是她那句对我停用了四十多年的老话: hai nho sai mua 但此次她稍有不同的解释说: 现在是发逹的网络年代,一些名家作品,诗词,或者天下大事电脑键盘一按都浮现眼前,而你那 "白水文章" 我怕没人去读?
我说: 你错了!我现在所写的东西,我敢断定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阅读,那百分之一不读的是不懂中文,这话怎么说?因为在坚江同心及明德网站上的读者群都是我们迪石老乡,老师,同学及相关的朋友。而我所写的,提到的皆是有关他们的母国,故乡,学校及充满桟恋的工作地方,换句话说,我所写的是充满纪念性的短文,有纪念性的文章给在纪念中的人阅读,是多么的幸福,何楽不为? 再说美国的哈佛你有待过吗?中国的北大,清华你有读过吗?縦然这些名校拥有顕赫的,及学富五车的教授,学者,於你何干?印象何在?藉此篇幅我由衷的希望上述两个网站,站在服务乡亲岗位上,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。鼓励喜好华文的乡亲们,朋友们,同学们百花齐放的在这块充满 "乡土气息" 的园地里畅所欲言,当然是健康的,积极的内容。因为我们华文是美妙的,悠久的,永垂不朽的 ,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人读懂呢!
迪石乡亲 异域创下丰硕业绩
迪石华人在南越政权易帜后成千上万旅居世界各国,如果把笫二,三代计算在内,敉目就大了,他们来到异国他乡,生活,风俗习惯截然不同'。 很快适应了当地环境,克复了种种障碍,很快融入主流杜会,在各行各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。先说第一代吧,他们可说是赤手空拳,从零开始,他们在工,商业,技术方靣发展较多,虽然身处各国 ,际 遇有所不同,但成功率比比皆是。在各自发展的领域具有卓著的表现。
还有第二代吗,可说是岀於蓝胜於蓝... 他,她们在学术,专业方面有优秀的成就,他们是幸运的一代,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,并在各所正规,驰名的院 校取得完整的学历,成就於各令人羡慕的聀位。 虽然说,是靠他们自身的努力,自爱,但多少有第一代父兄的提携,或给予的机会。现在的他们有的挤身上流社会。这群精英份子,有医学界的,法律界的,药制师,工商管理,技师,电脑,银行家等,还有追随自己父母亲管理家族企业。 这批人才,是所在国的栋梁,是华人之光,迪石人的骄傲。
迪石人热爱生活 争千秋於居留国
迪石人是勤劳的,热爱生活的,在各居留国与其他族群和睦共处,奉公守则在各个领域打拚。记得几十年前初临乍到,虽受到主,客覌的限制,但是她们楽覌的,有创新的,敬业的,以坚毅魄力奋发图强,不但获得丰硕业绩,还赢得不少口碑。他们有个共同的目标,是希望在这片新土地,与当地人一道应尽公民义务 ,建设新家园,提升生活质素,栽培后代,以争千秋不争一时的信念往前迈进...。
二零一六年, 六月 - 林奕明于澳洲墨尔本
我喜爱文学,阅读的比较多,写的很少。记起四十多年前在越南迪石明德学校教书,毎当课余有点时间,写些散文,地方通讯什么的寄到报馆。说实在,迪石是个小市镇,也没有什么消遣去处。空闲时读报看书,写几篇短文并把时间消磨了!
至今経已超过四十载,记起每当我写东西时,我内人见了,她常用一句越南 "俗语" 来说我: "hai nho sai mua", 意思是说在不对季节里去采摘葡萄。说白了,是做些不合时宜的亊。 在我多次的追问原由时,她终於开口"训" 了我一番。 理由也蛮充足吧!她说: 你是否注意到 现在的华校,教敉理化及英文最"吃香"。 而你那 "无病呻吟" 的文艺 "创作" 有啥用?我听了满肚子不是滋味... 但还是 "择善故执" 的我行我素了!
上世纪的七十年代,南越变天,华人受到严重的冲击,生意停顿,华校不复存在,迪石乡亲和全南越人民一道_尽用各种渠道,成千上万的离开了美丽笫二故乡迪石。 旅居世界各国,开启了在笫三故乡奠基立业并获取辉煌的成就。
坚江同心, 明德学校网站, 海外乡情一网牵
年多前应坚江同心及明德学校网站负责同学的邀约,要我写些东西,我多少有些顾虑,要写吗!不知从何写起,侭管离开故土将近四十年,还有自己长年不用又忘了很多的中文,恐怕写岀不成体统的拙作,给人笑话!但结果也写了几则有关自己故乡,学校的小文。 虽不尽人意,勉强聊表思乡懐旧之情...
四十多年后再提笔写东西,内人还是她那句对我停用了四十多年的老话: hai nho sai mua 但此次她稍有不同的解释说: 现在是发逹的网络年代,一些名家作品,诗词,或者天下大事电脑键盘一按都浮现眼前,而你那 "白水文章" 我怕没人去读?
我说: 你错了!我现在所写的东西,我敢断定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阅读,那百分之一不读的是不懂中文,这话怎么说?因为在坚江同心及明德网站上的读者群都是我们迪石老乡,老师,同学及相关的朋友。而我所写的,提到的皆是有关他们的母国,故乡,学校及充满桟恋的工作地方,换句话说,我所写的是充满纪念性的短文,有纪念性的文章给在纪念中的人阅读,是多么的幸福,何楽不为? 再说美国的哈佛你有待过吗?中国的北大,清华你有读过吗?縦然这些名校拥有顕赫的,及学富五车的教授,学者,於你何干?印象何在?藉此篇幅我由衷的希望上述两个网站,站在服务乡亲岗位上,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。鼓励喜好华文的乡亲们,朋友们,同学们百花齐放的在这块充满 "乡土气息" 的园地里畅所欲言,当然是健康的,积极的内容。因为我们华文是美妙的,悠久的,永垂不朽的 ,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人读懂呢!
迪石乡亲 异域创下丰硕业绩
迪石华人在南越政权易帜后成千上万旅居世界各国,如果把笫二,三代计算在内,敉目就大了,他们来到异国他乡,生活,风俗习惯截然不同'。 很快适应了当地环境,克复了种种障碍,很快融入主流杜会,在各行各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。先说第一代吧,他们可说是赤手空拳,从零开始,他们在工,商业,技术方靣发展较多,虽然身处各国 ,际 遇有所不同,但成功率比比皆是。在各自发展的领域具有卓著的表现。
还有第二代吗,可说是岀於蓝胜於蓝... 他,她们在学术,专业方面有优秀的成就,他们是幸运的一代,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,并在各所正规,驰名的院 校取得完整的学历,成就於各令人羡慕的聀位。 虽然说,是靠他们自身的努力,自爱,但多少有第一代父兄的提携,或给予的机会。现在的他们有的挤身上流社会。这群精英份子,有医学界的,法律界的,药制师,工商管理,技师,电脑,银行家等,还有追随自己父母亲管理家族企业。 这批人才,是所在国的栋梁,是华人之光,迪石人的骄傲。
迪石人热爱生活 争千秋於居留国
迪石人是勤劳的,热爱生活的,在各居留国与其他族群和睦共处,奉公守则在各个领域打拚。记得几十年前初临乍到,虽受到主,客覌的限制,但是她们楽覌的,有创新的,敬业的,以坚毅魄力奋发图强,不但获得丰硕业绩,还赢得不少口碑。他们有个共同的目标,是希望在这片新土地,与当地人一道应尽公民义务 ,建设新家园,提升生活质素,栽培后代,以争千秋不争一时的信念往前迈进...。
二零一六年, 六月 - 林奕明于澳洲墨尔本